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

淡水草缸小型魚類介紹

DSC_4414
淡水魚可依PH7為中心大致分為兩類,
鹼性水域的魚有孔雀,球魚,三湖慈鯛...
酸性水域的魚有南美短鯛,西非短鯛,燈魚,原鬥,卵生?魚...
以上分類只是依原生地的水質做大概的分類,
不代表孔雀就一定得活在偏鹼的水,短鯛就一定得活在偏酸的水,
只是符合原生地的水質對於飼養上的問題會比較少.
到目前為止,養過的魚不少,但是有拍到漂亮照片的不多,
在這裡就以我有養過,且有清楚照片的作一個介紹.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DSC03642
南美短鯛:
南美短鯛顧名思義就是產在南美的短小慈鯛類,
慈鯛顧名思義就是很慈祥的鯛,
簡單的說就是這類的魚都有護雛的行為,
母魚產卵之後,就會孵蛋,小魚出生以後,會繼續帶小魚到一定大小.
在野外的環境夠大,所以母魚主要是保護產卵週遭的環境,
公魚則負責外圍的環境,
在人工養殖的環境下,會造成公母魚的守護範圍重疊,
所以常會看到母魚產卵後連公魚都照打不誤的現象.
一般而言將短鯛飼養在低於PH7的環境下問題較少,
降酸我會建議用泥炭土,效果好且沒水色.
常見的短雕有,荷蘭鳳凰,鳳尾,阿卡西,三線,藍袖,女王,酋長,伊莉莎白等...
新手建議以人工繁殖的魚開始飼養較為容易.


DSCF1831
橘帆鳳尾對鏡子中的自己示威的樣子,下方為母魚


IMG_2027
魚養的好不好除了看體色,也可以看鰭拉的長度,
不過鰭要拉長有時候還是要運氣.....不被別的魚打斷.....

DSCF0117
花紋不同的黃化鳳尾公魚.


DSC03193
超紅鳳尾公魚.


DSCF0422
藍袖公魚.


DSCF0986
阿蓮卡阿卡西,野生魚,野生魚大都以採集地的河域或是地區命名.


DSCF2080
阿蓮卡阿卡西的母魚


DSC_4179
人工繁殖的阿卡西公魚


DSC_4186
人工繁殖的阿卡西母魚


DSC_4540
阿卡西公魚向母魚示好的樣子


P1080575
出生不久的阿卡西幼魚


DSCF2614
母魚顧蛋的樣子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P1000112
鬥魚:
鬥魚又稱迷腮魚,有一般魚類沒有的迷腮,可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.
主要分做人工繁殖的鬥魚和原生種鬥魚,
通常在夜市,花市,水族館看到放在罐子裡面的都是人工繁殖的鬥魚,
主要出產國是泰國,種類顏色繁多,又稱泰鬥,
日本進口的等級較高,價格也較昂貴.
大致可依照尾巴來分類,一般夜市在賣那種10幾塊的都是馬尾,
尾巴呈形如扇,叫做扇尾,等級更高的呈形如月,叫做半月,
兩片小扇的叫做雙尾,而尾巴像雞冠一樣的叫做冠尾,上面那張照片就是冠尾.
詳細的等級分類請自行搜尋各大水族論壇.
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人工繁殖的鬥魚叫做麗麗,如電光麗麗,櫻桃麗麗....
也是鬥魚的一種,現在多為人工繁殖.
原生種鬥魚則為野生的鬥魚,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本島產的蓋斑鬥魚,
蓋斑現在是保育類動物,水族館在販賣的一般是東南亞所繁殖的彩兔.
原鬥的種類就很多了,
常見的有巧克力飛船,柯奇那,和平鬥魚,熊貓鬥魚,戰狗鬥魚.....
原生種鬥魚在飼養上比人工繁殖難上許多,
大多數生長在PH較低且水質變動小的環境,舊缸子的老水會比較好飼養.
鬥魚的繁殖分做泡巢和口孵兩種,皆為公魚帶小魚,
泡巢式的在發情的時候會在水面上吐滿泡泡吸引母魚,
口孵則是將小魚放在嘴巴,保護小魚,而口孵的階段,公魚就不進食了.


P1000135
母鬥魚,印象中是冠尾......


P1000583
這就是泡巢,看到小魚了嗎?只要小魚落下,公魚會立刻用嘴撿起來放回泡巢.


P1000781
剛出生不久的小鬥魚.


P1090053
巧克力飛船,對水質敏感,對水換水越慢越好.


DSC_9224
科奇那鬥魚公魚,最大的特色就是那雙藍色炯炯有神的雙眼.


P1000163
科奇那鬥魚母魚


P1060781
盧提藍斯鬥魚,體型較小,顏色更紅,對水質也很敏感,
這張還沒發色,所以看起來比較慘淡.


前些年滿流行的火焰變色龍,一度被歸類為迷腮科,
後來才發現他和迷腮魚不同,並不是鬥魚的一種,分類上為自己一科.
體型小,不易馴餌,餵食主要為豐年蝦為主,
種類不多,母魚難尋,這幾年比似乎較少看到了.

IMG_2089
相互示威的火焰變色龍.


IMG_2118
大小大概跟燈魚差不多吧.
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P1110113
鱂魚:
鱂魚主要有兩種,一種是卵胎生鱂魚,就是大家熟知的孔雀魚和大肚魚,
而一般水族觀賞魚裡面所指的鱂魚大都泛指卵生?魚,
講到鱂魚,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打出這個字,
這個字不唸做"將",而是"昌",新注音就有這個字了.
卵生鱂魚長的和孔雀有點像,嘴巴都是朝上,
嘴型和魚生長的環境有關,通常朝上的大多在上層水域活動,
以水面上的可以吃的東西為食,如孔雀,鱂魚,
朝下大多在下層水域活動,以地面上的東西為食,如鼠魚,異型.
卵生鱂魚又可分作多年生和一年生,
一年生的鱂魚因為生長環境氣候有乾溼兩季,
鱂魚們必須在乾季來臨前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,
所以一年生的鱂魚成長速度比較快,並不表示一年生的鱂魚只能活一年.
也因為氣候的關係,所以鱂魚的卵可以乾燥保存,
有些腦筋動的快的商人就搞出了所謂魔力小魚的東西.
部分的鱂魚生活在陰涼的溪流裡,所以很怕高溫,
因此台灣的氣候其實不太適合飼養部分的鱂魚.
鱂魚的玩家大多以學名英文的三個字母縮寫來稱呼,
例如黃金火焰鱂叫做AUS,二線?叫做BIT.
藍眼燈其實也是鱂魚的一種,台灣本島也有原生種,就是常聽到的青鱂魚.
養殖上要注意的除了PH要低,溫度要低,
還有要注意的就是部分的鱂魚是肉食性,
生性兇猛,例如常看到的漂亮寶貝就是肉食性.
我養過的鱂魚不多,有拍到清楚照片的,只有AUS和BIT兩種.

DSCF0033
黃金火燄鱂AUS公魚.


DSC_2530
二線鱂BIT公魚.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P1100513
鼠魚異型:
我想一般新手最常接觸到的鼠魚和異型就是咖啡鼠和小精靈,
其實兩種是不太相同的魚,異型的嘴能夠吸附在牆壁或是沉木上,鼠魚則沒有.
這類的魚是我接觸的最少的魚種,所以詳細的分類我並不是很清楚,
異型的玩家大都用編號來稱呼不同的異型,例如黃金斑馬就是L134.
種類也很多,並不是所有的異型都像琵琶鼠那樣黑嘛嘛的,
上面那隻就是黃色的,台灣這邊的俗名叫做黃金斑馬,
比較起來,我覺得異型和鼠魚算是生命力比較強勁的魚種,
水質不要有太大的變化下,還算滿好飼養,
唯一要擔心的是他們吃多拉多,水質需要比較注意一點,
此外大多數的異型為夜行性,比較害羞,只有吃飯比較容易出現.
大多數的時候,不是看不到,就是只看到那張嘴...貼在缸壁上.....Orz
異型在水草缸主要的角色為清除缸壁上的青苔,
以功能性而言,我還是建議用小精靈就好了,便宜又有效率,而且還滿可愛的.
如果要美觀一點,就可以選擇體色比較多元的其他異型了.
有件事情要注意的是,很多異型的體型都可以達到10公分以上,
飼養上要考慮自己魚缸的空間,
至於鼠魚,主要在水草缸是負責清殘餌,
但是如果想好好飼養鼠魚異型,放在水草缸,其實不太適合,
很容易吃不到東西而餓死,或是為了要餵飽鼠魚異型而導致水質惡化.
濃密的水草也很容易讓鼠魚卡在中間動彈不得而死亡,
所以如果想專心飼養鼠魚和異型的話,我會建議單獨分開養,
只有小精靈的習性和體型比較適合在水草缸內討生活.
最後一件事情要幫鼠魚和異型們澄清,他們不吃屎...屎是給細菌吃的.


P1100534
最常出現在草缸的小異型,俗名叫小精靈,對水質敏感,換水越慢越好.


DSCF2346
小鬍子異型,比小精靈強壯一點,但是價位大概比小精靈貴三倍.


DSC03166
寶貝鼠.


DSCF2358
黑豆豹鼠.


DSC_5097
滿天星鼠.


DSC_5208
金線綠鼠,有分橘色型和綠色型,主要是身上的金線顏色不同.


DSC_5092
精靈鼠,小型鼠魚,和燈魚大小差不多,也會群游.

DSC_9722
水草缸內另一種除藻魚,飛狐,他是鯉科的,不是鼠魚,也不是異型喔!
這種是目前唯一會喀黑毛藻的,因為食量大,所以除藻效果佳,
有地域姓,會趨趕別的魚,但是嘴巴小,所以不會造成傷害,
此外很愛搶食,好像沒有吃飽的一天,飼養上就讓他吃吧...
他並不會吃了飼料就不工作的,倒是有可能吃不飽餓死....
他有個特徵就是有延長到尾巴的黑線,如果黑線沒有到尾巴,
那種是青苔鼠,效果比飛狐差很多.

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DSC_4419
燈魚:
許多人會接觸水族,不是孔雀魚,就是燈魚,
在台灣所謂燈魚就是小小亮亮的小魚,
很多俗名XX燈的,大多不是燈科,
例如紅連燈,日光燈,是脂鯉科的,藍眼燈則是?魚.
要被稱做燈魚,有個很重要的習型就是要會群游.
當在一定大小的魚缸裡面,種滿濃密的水草,搭配會一起游動的燈魚們,
大概就是每個新手夢幻魚缸.
但是群游並不是好現象,通常小型魚對新環境適應不良,
或是有其他威脅的時候,才會群游,
所以只要水質穩定,魚隻習慣之後,他們是不會群遊的,
甚至會相互示威,爭奪地盤,
如果想要逼他們群游,最好的方法就是弄隻大點的魚去牧魚,製造威脅,
例如短鯛或是?魚,要注意的是別選嘴太大的,以免真把燈魚當飼料了...
現在大多數的燈魚都還是野生捕撈的,
只有少數有能力繁殖,如日光燈.
困難點很多,不好分公母是第一個原因,
最重要的原因是,河裡撈就一堆,繁殖燈魚並沒有太大的經濟效益.
燈魚大都身強體壯,除非本身就有病,
要小心的就是有種叫做燈科症的病,
傳染力強,且保證死亡,死整缸的燈魚不需要花太久的時間,
購買時慎選店家可避免,正派經營的水族館,比客人更怕傳染病.


DSC_0038
紅蓮燈,下方的紅線延伸到尾巴,和日光燈不同.


DSC06997
綠蓮燈,下方沒有紅線,體型較小,生長較慢.


DSC03180
黃化日光燈,人工繁殖出來的日光燈黃化種.


DSC03043
紅肚鉛筆,最平價的鉛筆魚.


DSC_2541
血紅露比燈,我的草缸目前的主力燈魚.


DSC_0188
一線小丑燈,美麗但市場上不常見的燈魚.


DSC_9002
鑽石紅蓮燈,金屬色,比較神秘低調的色彩,市場也比較不常見,
聽說飼養難度較高,不過我目前養起來感覺還好.


DSC_6223_2
藍色霓虹燈,成魚上半身會有藍色反光,也是較不常見的燈魚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